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之一,再次回到聚光灯下。2015年至2020年的“中央一号文件”中,曾多次涉及到乡村旅游相关内容。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点提到了“休闲农业”“乡村旅游精品线路”和“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”三项内容。《乡村振兴促进法》明确规定,各级政府应当发挥农村资源和生态优势,支持红色旅游、乡村旅游、休闲农业等乡村产业发展,支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等建设。这样看来,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,未来的3个“五年”,还是农村产业支撑的主力军。
近些年,随着乡村旅游发展不断提速,市场不断繁荣。数据显示,2019年,全国乡村旅游总人次为30.9亿次,乡村旅游总收入1.81万亿元。特别是受疫情影响后,乡村旅游逆势成为率先复苏的旅游市场。
乡村旅游,走到今天,拼的是前期的策划、规划设计,精准施策。没有科学有效的策划、规划设计,就没有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。策划、规划设计,为乡村旅游提供方向和模式,是乡村旅游的战略指引和建设纲领。没有策划、规划设计,乡村旅游就无从谈起。
乡村旅游,简单来说就是利用乡村资源,开发旅游产品,满足多方需求。但是,单一、平庸的(农业规划、旅游规划、国土空间规划、产业规划等)规划思路,难以适应,目前的现实和市场需求。必须采取,跨界融合的策划、规划设计手法,来做一套全方位、多维度的可行性解决方案。
跨界融合的策划、规划设计手法,一定要有基础,必须按照这个思路,即:利用乡村的“五风”资源,开发出具备乡村特色的“五味”产品,满足人们的“五生”需求
乡村旅游策划规划的核心要素
风貌——乡村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,是区别于城市、吸引城市人群的核心事物。
风俗——乡村资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,是乡村旅游最核心的资源。
风物——是当地特产和生产生活器具,是人类在长期活动中所创造出来的产物,如农具、水井等。
风情——风土人情,各地风土人情不尽相同,具有地域特点的生活环境、宗教信仰、民族性格等方面。
风味——各地乡村最具诱惑力的特色餐饮美食。
存点古味——乡村文化保护和传承历来是乡村旅游开发的重点,对于承载着这些文化的各类古建,有着自己的历史故事,也应当得到相应的保护,存留当地的古味。
留点土味——乡村旅游开发不是大修大建,推到重来,一切照搬城市旅游,保留土味是保留乡村质朴、乡土的气息和气质。
带点野味——乡村与田野,乡村与田园始终密不可分,野是要有乡村野趣、自然的乡间气息。
显点俗味——千百年来的农耕文化积淀形成的乡村独有的文化特性,其中有历史、有故事、有情趣、有风俗。这种俗味对于我们现代人弥足珍贵,也是城里人所梦寐以求的。
沾点洋味——引入时尚化、现代化、观赏化元素,一方面改善乡村人居环境,一方面提升乡村旅游舒适度。
生存——旅游开发不能忽视原住民以及与之生命攸关的生存问题。
生态——乡村具有城市不具备的良好的自然环境,生态是人们对乡村最原生的需求。
生产——生产是乡村旅游开发者、建设者、运营者和农民等多方的第一需求。
生活——满足农民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,也满足城里人体验乡村生活的需求。
生命——乡村旅游过程中的康养、休闲、研学、运动等旅游形态,无疑让生命质量得到提高,也是一种生活品质的改善。乡村旅游向深度发展,农民也应当享受更高层次生活品质。
只有这样,才能从产品创新、业态创新、效率创新上,进行跨界融合,重塑产业业态,衍生出:农文旅、农商旅、农康旅。
跨界融合的策划、规划设计手法,让新项目能够形成丰富的活动、深度的体验、多元的形态,打通消费链条,真正带来“真金白银”的收入,助推乡村旅游朝着精品线路发展,促使乡村经济的发展。
声明:图片及文章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